中国青年网宜春7月8日电(通讯员黄媛)为引领大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掌握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推动文化入乡、教育入乡,7月3日,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赴江西省宜春市罗城镇开展实践活动,为罗城人民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
老来有所乐,温暖文艺行
“奶奶,我来牵着你过去吧!”在服务队的成员们精心布置场地后,老人们蹒跚而来,服务队成员们热心地引导他们落座,虽然语言交流上存在障碍,但一颗颗炙热的心不厌其烦用手势、倾听、详细解释为给老人们带来了温暖。
图为服务队队员为老人们演奏单簧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黄媛供图
“第一次在罗城敬老院演出,观众全部是老人家,让我期待又紧张,希望能够给他们带去快乐和温暖。”抱着这样的心情,服务队成员通过合唱、独唱、古典舞、器乐独奏等10多个形式多样的节目为老人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赢得了老人们的肯定。
演出“不打烊”,惠民在路上
振兴台上,单簧管、萨克斯、手风琴、琵琶等乐器声轮番传来,吸引了罗城镇的居民们,在罗城镇扎粉美食街,服务队成员精心策划了连续五天的公益演出,演出节目和形式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将声乐、器乐、舞蹈表演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融合,现场氛围融洽,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图为服务队在罗城镇扎粉美食街的公益演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黄媛供图
“我也来唱一首《海阔天空》!”“他会跳霹雳舞,让他也给大伙儿来一段!”罗城人民也在公益演出热火朝天的气氛中被感染,跃跃欲试,在与服务队的沟通下,上台积极展现了自己的才艺,罗城武警队女子英姿飒爽的体操表演、阳光艺术团精彩绝伦的个人霹雳舞以及多首经典歌歌曲、舞蹈的展现,服务队的成员不禁感叹:“罗城人民真是多才多艺啊!”演出最后,服务队成员们与罗城人们共唱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将小我融入大我,让青春在实践中绚烂绽放。
服务队的成员们用专业知识和创新实践服务人民群众切实需要,丰富了罗城镇人民的文化生活,也在暑期实践这堂特殊的“思政课”中成长了起来。
支教小课堂,童声颂别情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曲悠扬的《送别》,在黎明村唱响,童心港湾里年龄各异的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和略带感伤的音乐交织在一起,触动了人们的心。服务队成员们选择《送别》这首歌曲作为最后一堂支教课程的内容,以此和孩子们告别。
在支教活动开始之前,服务队成员们了解到孩子们对于各种乐器的强烈兴趣,因而准备了萨克斯、手风琴、吉他等乐器结合音乐课堂进行教学,先给孩子们展示触摸并讲解了萨克斯这一乐器的结构,配合吉他弹奏进行歌曲的学习,并针对不同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分组教学,引导孩子们学会基本的识谱知识,并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及时进行了调整,中途穿插民族舞蹈的手势教学,在妙趣横生的课堂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持续不断。
图为服务队与黎明村童心港湾留守儿童们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黄媛供图
夏日炎炎,汗水在时间里凝结成琥珀,服务队成员们和童心港湾的孩子们许下约定,来日方长,服务队的成员们纷纷表示,将延续这一份爱心并继续走在教育的道路上。
服务队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的经验,在罗城一行中强化特色性实践服务的探索,“我相信这会成为我们未来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一位大三即将奔赴实习的服务队成员说到,“今后也想继续参与这样的志愿服务队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之类,想用我的专业特长为‘童心港湾’的孩子们演奏或者歌唱更多乐曲吧,他们其实也为我上了很好的一堂课。”